打造“项目赋能、产教融合、平台支撑”的教师队伍建设新模式
——以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为例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 刘阳
摘要: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本文以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为例,介绍了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和实效。实践证明:项目驱动是提高教师能力的有效手段,产教融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平台搭建是教师职业成长的有效保障。
关键词:项目驱动;产业学院;国际化;联盟
一、实施背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校企协同、产教融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012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等文件,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同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突出强调了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新时代背景下产业发展的要求,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任务。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以教师为主导,改革传统以学校为单一主体的育人模式,深入推进高校、产业融合发挥协同育人效应,是新时代高等工科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而决定教育改革成败的首要因素是专业教学团队自身建设。
二、主要做法
1.以项目为驱动,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积极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师培养,把培养人与支持项目有机结合,通过教改项目驱动、科研项目驱动和人才项目驱动,有效提升了团队中教师的职业能力,促进了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发展。
教改项目驱动:针对专业核心课程,广泛开展项目化教学,以任务为中心,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行动导向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即工作过程,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研项目驱动:以江苏省科技副总项目、学校科研项目、科技创新团队为载体,鼓励教师根据自身兴趣积极组建团队,申报项目。每位教师都有机会主动成为某一项目的负责人,召集有相同志趣的教师,形成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共同体,共同商讨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形成适宜的研究与学习氛围。团队负责人对所有申报的项目落实指导和引领的责任,至少两个月进行一次研讨交流,及时了解项目进展和存在的问题,给予支持或邀请外部专家指导。在这一互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获得了问题解决的成就感,也激发了创新与探究的内驱力,提升了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
人才项目驱动:先后形成了省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青蓝工程骨干教师”等10多个品牌项目,为团队教师搭建了良好的发展与展示平台,推进教师队伍重培育、重质量、重实效。
2. 建立企业学院,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2016年学校与江苏康众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康众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合作协议》,成立“南京交院-康众学院”;2017年9月,南京江宁高新技术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万宇投资置业有限公司签约共建“南京交院-万宇学院”。2018年11月学校与江苏华海汽车服务集团签约共建“南京交院-华海学院”。2021年6月,与江苏省苏舜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苏舜汽车产业学院”。
通过“康众学院”“万宇学院”“华海学院”“苏舜汽车产业学院”四个企业学院的建成,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展如下工作:一是探索混合所有制的办学模式。二是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成立“康众学徒制班”“万宇学徒制班”“华海学徒制班”,大规模开展现代学徒制模式试点,促进“双元”育人。三是共建培训基地和队伍。合作建设教师发展中心和企业培训基地,开展高质量企业培训;校企双方教师互兼互聘,组建校企混编教学团队。
3.加强交流与合作,提升团队国际化服务水平
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契合交通运输大型企业“走出去”的实际需求,建立一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教学创新团队。聚焦发挥交通特色专业群优势,与泰国兰纳皇家理工大学共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泰国兰纳皇家理工大学经世学堂(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项目采取“1+2+1”模式,留学生在中国学习两年,达到两校的毕业要求后,可同时获得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专科文凭和泰国兰纳皇家理工大学本科文凭。中泰高校共同搭建方案制订、标准建设、资源开发、学术交流、学分互认、证书互授联授等为一体的合作平台。“校-校-企”产教融合模式,形成理念共融、专业共建、技术共享的创新成果,服务国际产能合作,为沿线国家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交通运输国际化人才。
4.依托职教和产教联盟,合作开展专业建设和技术创新
2015年学校牵头成立了江苏汽车职业教育联盟,成立以来联盟成员在教育教学、校企合作、技能竞赛、实训基地建设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协作,有效提升了江苏汽车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利用江苏汽车职业教育联盟平台,深入推进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对接“1+X”证书制度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资源建设、模块化教学模式建设等方面开展交流协作,进一步提升江苏汽车职教师资队伍和专业建设水平。
2018年学校牵头成立了全国智能网联和无人驾驶联盟,利用该平台开展了新能源汽车与无人驾驶汽车的应用技术、标准开发,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并开展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服务和推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
三、成果成效
教师团队建设过程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高职汽车服务类专业群“平台+嵌入”项目化课程体系的创建与实践》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赛教融合,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国家级奖项27项,其中一等奖13项,获省级奖项37项,其中一等奖33项;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级奖项3项,其中特等奖1项,获省级奖项23项,其中一等奖6项。江苏省教学名师2名,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名师2名,交通运输部学科带头人2名,江苏省交通系统教学名师4名,江苏省“交通100人才”2名,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6人,江苏省产业教授2名,省交通技术能手3人,国赛、省赛金牌教练18人, 10名教师获国家级、省级教学大赛一等奖。
四、经验总结
随着国家级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进入收官阶段,教师团队的教育教学水平、社会服务能力逐年提升。实践证明:项目驱动是提高教师能力的有效手段,产教融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平台搭建是教师职业成长的有效保障。实施过程中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校内教师企业实践机制不健全,无法及时深入企业一线学习。下一步将向学校建议出台教师下企业实践办法,保证教师下企业的时间,能够深入企业参与技术合作,帮助企业解决难题。
五、推广应用
本成果多次在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省市会议上进行经验推广,中国交通报、江苏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本成果适用于高职院校理工科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也可供开设汽车专业的本科院校参考。在应用中要注意有相应的制度予以保障。